化工新材料“产业+金融”——创新探索,构建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9-11-08 来源:中国化工报 阅读:22932



在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的背景下,作为石化业转型升级主攻方向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已经试图率先突围,牵手金融、借力金融,开启构建“产业+金融”命运共同体之路。11 月4 日,由中国化工报社、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主办,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区管委会承办的2019(第二届)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年会暨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与投融资峰会在南京举行。石化行业与金融行业高层人士同台对话,共商探寻化工新材料产业与金融业深度结合、无缝对接的现实解决方案,达成了重要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产业之于金融活水、金融之于实体经济,都有着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而随着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等创新型服务平台的发展壮大,隔阂的坚冰有望消融。

为使化工业界对本次年会暨峰会的主要议题有全面了解,加深对“产业+金融”最新发展状况及进程的知情,特推出专题报道,对主要参会嘉宾的发言进行汇总提炼,并展示论坛上推荐的重大科技成果,以供读者参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新材料创新发展要注重基础和市场

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整个石化行业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当前,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一直是化工新材料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高端产品短缺一直是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的一大短板。比如2018 年石化行业贸易逆差高达2833 亿美元,大幅增长42.5%,其中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体三类合计逆差567 亿美元,占比超过20%,都是一些比较高端、高价值的品种。此外,随着化工新材料很多品种的技术取得突破,国内出现了集中规划建设聚碳酸酯、尼龙材料、碳纤维、有机硅等产品的热潮,化工新材料产能过剩的态势似乎不可回避。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不可“喜新厌旧”,在研发全新的化工新材料品种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化工材料的高性能化改性,绝不可一味地图新求异;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将满足甚至引领市场视为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的基本准则,不能机械地为了创新而创新;三是要始终把创新作为化工新材料发展的关键,重大关键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靠自主创新发展。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构建“产业+金融”命运共同体

顺应国家金融政策号召并结合化工行业发展实际,2017年9 月中国化工报社推出了“促进产业+金融行动计划”,迅速得到了产业界和金融界的积极响应。两年来,围绕“产业+金融”,中国化工报社与各界一道启动了多项探索性、开拓性的工作,包括积极筹建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设立专门运营机构北京融之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酝酿组建相关产业基金;成立专门的高端智库机构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一系列的细分产业深度调研,为把握和引领产业投资方向提供重要参考;积极推进“产业+金融”宣传服务平台建设。

从两年多的实践来看,各界对通过金融创新联盟这个平台共同打造有利于石化行业健康发展的产业金融环境的期望很高,但从项目对接的实际情况看,产业金融作为一项新业态,无论从理念上、运作机制上、风险防控上还是从利益分享上,产业界和金融界距离达成共识还有不小差距,还有待各界加深对产业金融自身特点的研究,力争尽快探索出一条符合产业金融自身规律的产融结合路径。

本次年会以“ 创新产业服务、推动产融结合”为主题,就是希望通过理念创新、服务创新,解决金融机构与产业投资标的间不协同的现实问题,以求构建一个产业与金融同生共长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信贷一处处长刘明:绿色金融支持石化业发展

近十几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信贷、保险、证券)快速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指引政策。目前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已基本建立。

除了金融部门规模不断扩大的绿色信贷业务,自2015 年以来国内服务大型企业的绿色企业债券、服务中小企业的绿色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也发展很快,目前已达到每年几千亿元的规模,并预计很快就能达到万亿元级的规模。

另外,针对目前部分化工新材料领域投资热的现象,希望金融部门应以光伏行业的发展为鉴,一定要汲取教训,预防因集中放贷造成的产业“ 大起”和集中抽贷造成的产业“大伏”。

南京江北新区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硕明:借助平台加强产业和金融了解与融合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由南京化工园区发展而来,是南京地区唯一发展现代化工为主的专业园区,遵循“ 一体化”发展理念,形成了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与生命科学为发展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展望未来,科技园将重点转向抓研发、补短板,争创“ 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新材料园区。

针对产融结合,因为化工企业资产量很大,化工项目的政策性和专业技术性都很强,投资的回报周期比较长,而金融机构对此缺乏了解,造成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方面依然存在银行调减授信额度、授信审批时间长、贷款利率较高等问题。

未来,应以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为平台,加强产业和金融业的交流了解,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给业内好的项目带来稳定可靠的资金活水,为化工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副书记、原副院长白颐:化工新材料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升级”

“十四五”时期,我国石化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绿色、升级、开放。具体到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尤其要注重“升级”的工作。

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占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的6.6%,化工新材料总体自给率仅有60%。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化工新材料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要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轻量化领域、轨道交通领域等的发展机会,注重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降解塑料等品种的提升和补缺。同时,化工新材料的发展一定要注重以用户需求和使用体验为导向,以及提升定制化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对接和提升服务来提升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价值层次。

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教授王锦艳:耐高温工程塑料中国在追赶

能源、材料、信息是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根基。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材料体系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具有诸多优越性能。我国高分子材料的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总体上我国是高分子材料大国,却不是强国,尤其是耐高温等特种高分子材料差距更大。

高分子材料分为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类。其中,塑料是使用量最大的品种,根据使用温度和力学强度分为通用塑料、普通工程塑料和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工程塑料要求使用温度在150℃以上,具有优异的耐热稳定性、耐化学稳定性、耐辐照稳定性、耐高温绝缘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尤其在高温下仍保持优异的综合性能,是国防军工和民用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国内耐高温工程塑料通用牌号严重结构性过剩,高端牌号进口依存度高;基础研究薄弱,创新驱动力不足;加工应用和装备技术研究重视度不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资源分散等,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团队在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的研究上开展了多年攻关,在解决高性能树脂难以兼顾耐高温和可溶解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开发出的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聚醚砜酮(PPESK)与目前国外成熟的耐高温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相比,性能更优,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核能、车辆、船舶、石油、化工等领域。该研发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重大项目等资助,已两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应用前景极为广阔。针对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我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核心技术,强化原始创新,启动有针对性的重大专项项目;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平台及金融配套政策;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师军:化工新材料发展要突出“四化”

化工新材料通常指先进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以及化工产业的催化材料,包括高端聚烯烃树脂、高性能纤维、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3D 打印高分子材料等。

化工新材料发展有四个核心问题需要先弄清楚:什么结构、怎么生产、性能如何、用在哪里,这四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从未来方向来看,化工新材料的发展要着重突出基础材料的高性能化、绿色化、功能化、智能化,使其变成高端材料。

其中,在高性能化方面,要抓好汽车轻量化材料、“超级木材”等取向加工材料、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等高强度纤维这几项工作;在绿色化方面,要抓好无邻苯二甲酸酯、低VOCs 内饰材料等绿色产品,以及流程精简、聚合分离、原料生物基等绿色工艺;在功能化方面,要抓好材料的抗菌性能、膜材料的水资源利用性能、阻隔性、舒适性等工作;在智能化方面,要抓好记忆材料、自修复材料、智能凝胶等工作;在循环利用方面,要加快废旧塑料、橡胶轮胎等废弃物近零排放技术和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的突破,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政、产、学、研、用、金融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协同,以绿色为方向,以高端为目标,创新环境和平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资本助力转型升级要有新模式

人类正在从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转变。多氟多从传统氟化工起家,这要求我们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从无机氟化工向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氟硅新材料的跃升,才能持续引领于行业与时代。

电子化学品是电子半导体工业的基础性支撑材料,具有高(质量要求高)、多(品种规格繁多)、难(研制生产技术复杂)、快(更新换代快)、专(专用性强且用量不大)等特点。伴随着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加快高端升级和国产化替代,对电子化学品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高端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替代必须推进,这既是责任也是机遇。为此,多氟多探索了资本助力的新模式,那就是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证券化,进行资本运作模式的创新,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血液和动力,同时也学会借用资本的力量,实现资本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促互进。比如,2015年我们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之后截至2018 年,我们又通过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0 多亿元,实施效果都不错,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

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监张伟:定制化金融方案满足企业不同需求

远东宏信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的创新金融服务机构,秉承“金融+产业”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和产业服务,在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工业融资领域市场份额始终保持业内第一序列。

基于对化工行业和企业的深度理解,远东宏信为化工企业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方案组合,既有常规的融资租赁品种,也有定制化的创新金融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具体来看,远东宏信的产业金融模式包括设备直租赁、回租赁,可做到长期限、分期付,避免短贷长投,降低化工企业的资金占压;供应链融资,可提供营运资金、提高营运效率,解决化工企业营运周期较长、流动性风险较大的问题;短融产品可解决短期融资,提高流转效率,满足化工企业时点性、短期资金需求;资管类产品可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化工企业融资规模;股权投资/再融资可通过投贷联动、融资租赁+认股权等方式提升战略合作水平。

截至目前,远东宏信已累计为化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近100 亿元,合作化工企业客户超250 家,并逐步从服务单一企业到推进企业搬迁入园综合化服务,还可为化工园区提供包括信贷、产业基金、综合招商等相关服务和支持。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处副处长李岩:电子化学品需优先发展重点突破

电子化学品是化工新材料的重要领域,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电池和印制电路板等领域。2018 年我国电子化学品消费量约为248 万吨,国内市场销售额为3288 亿元,按质量计自给率为69%,无法满足信息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需求。

我国下一步重点发展的电子化学品包括集成电路用、平板显示用、印刷线路板用、新能源电池用等几类。

其中,应该优先发展、重点突破的领域有:光致刻蚀剂、超净高纯试剂、电子特种气体、封装材料等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高档薄膜液晶混晶、光学膜用特种聚酯材料、聚酰亚胺取向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柔性屏用高纯有机材料、柔性导电基板、电子纸用介电材料等平板显示用电子化学品,热固性聚苯醚树脂、特种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氰酸酯树脂、特种聚酯薄膜、导电涂料、干膜抗蚀剂等印刷线路板用电子化学品,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碳—硅复合材料、锂电池用电解液和隔膜、太阳能电池用聚氟乙烯背板膜和EVA、超级电容器用三维网状石墨烯、燃料电池用含氟质子交换膜等新能源电池用电子化学品。

新余川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时雪松:全程服务于新材料产业升级

新材料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我国材料领域技术进步加速,在下一个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新材料产业仍有巨大的成长进步空间,我国也将加快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跨越。

新材料是川流投资专注投资的方向,团队拥有深厚的新材料行业研究功底和专业的技术判断力,有广泛的行业资源和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也有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投资经验。

在当前众多的产业基金中,川流新材料基金坚持自己的独特性:专注新材料,实现资本和产业的紧密结合、互促共赢。在投资方向上,我们重点关注指向清洁能源、电子与半导体、节能环保、泛工业与消费升级、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化学与材料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机会。

投资阶段上会跟踪突破,关注成长期,扶上马、送一程,对被投企业给予资本和产业上的资源对接,包括再融资、技术提升、产品应用、规范、资本市场等领域的资源支持。在投资项目的发展策略上,我们主张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单一材料的多应用开发。以跨国企业的聚偏氟乙烯(PVDF)产品为例,该类新材料从建筑涂料领域开始,逐步延伸到电气、化工设备、环保医疗、电池材料、光伏半导体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拓展的路子,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新材料领域投资门槛高、周期长,需要产业情怀,需要产业和资本的共同努力、合作交流。

中启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合伙人乜君兴:投资向化工新材料卓越企业聚焦

中启资本成立于2018 年4月,是由中化集团与清华启迪合资设立的市场化专业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在投资方向上,我们主要围绕股东资源优势,重点关注新能源与清洁技术、新材料、现代农业、金融科技、先进制造领域。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化工新材料消费市场,有产业链配套和市场优势,又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师队伍和全球最具优势的资本市场,我们坚信中国一定会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同时,未来的竞争必将是全球的竞争,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从全球视角去筛选优秀企业。

在投资逻辑上,我们认为未来优秀的新材料企业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和格局,整合全球的技术、产业链、市场和人才资源,构建全球领先优势。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要求企业具有持续的迭代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组织机制、资源整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么成为世界领先者,要么被淘汰,企业加速分化,而胜出的中国企业将最终跻身世界舞台。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孟垂玉:成功混改带来企业融资大变样

2016 年前,为促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在管理提升、成本控制、市场开发乃至项目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经营仍难见起色,生产装置达不到满量运行,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各方面资金都非常紧缺,规划建设的优质项目也难以推进,发展活力明显不足。

进入2016 年,鲁北集团新的领导班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认为,只有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促使企业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鲁北集团先后于2016 年和2018 年实施了两轮混改,形成了目前国有资本持股44.4%,相对控股,引入的两家民营企业分别持股35.6% 、20%,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取得了提管理、增效益、促融资、引人才的多重成效。成功混改以来,鲁北集团与股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铝业板块、热电联产、锂电新材料、氟化工以及海洋高科技产业等领域,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了30 余个利于拓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优质项目,并计划在未来3~5 年投资300 亿元打造500亿元级的产业规模。例如拟建的年产6 万吨氯化法钛白及100 万吨高端化学品铝项目,预计总投资28 亿元,建成后实现收入60 亿元、利润8 亿元。

国盛证券石化行业首席分析师孙琦祥:看好化工新材料进口替代的机会

全球新材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规模加速增长。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行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0.65 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1 万亿元,年复合增速25% 。预计到2025 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

今年开打的日韩贸易战主要围绕半导体及OLED 关键原材料展开,日本的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3 种材料限制向韩国出口,这使国内半导体及OLED 产业迎来新的机遇。我们预计,“ 进口替代”将是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新材料投资的主要逻辑,尤其是新型显示材料和半导体材料领域。

柔性电子屏技术发展催生了新型显示材料聚酰亚胺(PI)膜的需求快速增长,PI 制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呈寡头垄断局面,技术封锁严密,国内企业生产的PI 膜产品集中在低端的电工级,高端的电子级PI 膜仍然以进口为主。2019 年折叠屏成为风口,透明PI 触控基膜和透明PI 硬化膜应用前景看好,意味着聚酰亚胺的需求有可能成倍增长。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光刻胶、高纯氢氟酸等高端电子化学品的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值得深耕发展。

中企云链华东区董事副总经理赫庭昊:供应链金融服务效力新材料产业

作为产业互联网的一个细分领域,供应链金融在充分利用大企业产业资源、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服务于实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针、有效纾困民企融资方面大有潜力,因此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

供应链金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供应链为基础,金融是供应链润滑剂;二是闭合式资金运作,具有还款来源自偿性和操作封闭性的特点。供应链金融实施的内容也分为两点:一是提供覆盖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包括订单、生产、交付、结算等,而这需要多元化资金支持;二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供应链金融探索共享平台模式是大势所趋。为此,中企云链创造性地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共享平台运营模式——云信业务模式,可实现核心企业有息负债出表和降杠杆,整个供应链应收、应付、资产负债率下降,最大限度满足底层供应链融资需求,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

此外,云信还提供创新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服务,可拆分流转、持有到期或线上融资,有效降低各级供应商的融资需求,降低核心企业和各级供应商的供应链资产证券化融资成本20%~50%。此外,中企云链还提供平台化的共享共通模式,打造产业互联网最佳第三方服务平台和互惠互利、协同共享、富有竞争力的链属企业生态圈。

国泰君安投资银行执行董事任峰:化工新材料不容错过科创板机会

今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事件是科创板开板上市。开通科创板主要目的是支持科创企业,提振实体经济。科创板有几个重大突破与创新:其一是注册与审核机制,其二是发行与承销机制,其三是交易与准入机制,其四是上市后持续监管机制。科创板首次实行注册制,是国家金融改革和开放的重大战略安排。与较为传统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相比,科创板有比较突出的优势,表现为新兴行业板块带来更高的整体估值、注册制提高上市效率、放宽上市标准、市场化定价方式等。

截至10 月21 日,科创板累计过会企业74 家,其中6 月过会31 家,7 月过会10 家,8 月过会4家,9 月过会15 家,10 月过会14家。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行业,其中新材料有6 家。企业上市后整体交易活跃,科创企业受到市场热捧。

另外,截至10 月21 日,共计8 家化工新材料企业申报科创板,分别为安集科技、方邦股份、天奈科技、三达膜、长阳科技、久日新材、金科环境和兴欣新材。其中,安集科技、方邦股份、天奈科技已经成功注册上市;三达膜、长阳科技和久日新材已经通过注册,随时启动发行;金科环境和兴欣新材正在交易所问询和回复阶段。这些企业主要生产电子化学品、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纤维等化工新材料。

重大科技成果推介

推荐成果一

生物基化学品高效分离纯化新技术

研究背景:石油基塑料废弃后导致的白色污染、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危害。自1950 年人类大规模制造塑料至今,大约生产出83 亿吨塑料,其中63 亿吨变成垃圾;2050 年将超过340 亿吨,废旧塑料的产生量将为120 亿吨。巴黎协定缔约国同意遵守2℃ 的减排目标, 而当前全球只有9% 的材料被循环利用。

研究方向:建立可降解的聚乳酸产业链,生物基原料的分离纯化十分关键。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开发生物基原料分离纯化平台,包括乳酸分离纯化技术与工艺、丁二醇分离纯化技术与工艺、糖替代品分离纯化技术与工艺等工作。

研究成果:依托开发的生物基化学品高效分离纯化新技术,南京全凯生物基材料研究院已经分离出了多代产品。以最新分离出的第三代材料为例,涵盖5~110 微米多个系列的均一粒径产品,以及25~35 微米精细树脂和50~100 微米纯化树脂等不均一粒径产品,实现了工业产能、低廉价格,满足不同工业生产需求,为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大规模发展扫除了一个重要技术障碍。

推荐成果二

国产化超低添加量导电、抗静电剂生产工艺

研究背景:塑料制品结构轻巧,成型方便,易于加工和设计,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2017 年中国塑料制品销量累计达7330.7 万吨。

但塑料制品有个固有缺陷,与其他材料接触或者摩擦后,由于不能将产生的电荷传递出去,容易在表面产生静电荷,导致静电积累。而表面静电的积累会带来各种危害,包括易燃烧易爆物品会因为静电引起爆炸燃烧(汽油、石油、有机液体);与人体接触的静电放电会引起疼痛(衣服、门把手等);静电会干扰精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汽车电子设备、医院的精密监护设备、欧盟电磁兼容标准等)。

因此,如何消除各种塑料制品的表面静电危害,是塑料工业一直存在的基本需求。如何简单、低成本、不影响力学强度的情况下,就可以满足此要求,存在巨大市场。

研究方向:以碳系导电物质为导电添加剂,是使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抗静电、导电、屏蔽塑料,具体又分为导电炭黑填充型导电塑料、碳纳米管填充型导电塑料、石墨烯填充型导电塑料。

经过10 多年理论和工厂实践,该研究团队通过借鉴传统碳材料——导电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活性炭等材料的工艺原理,创新开发了超高导电性三维纳米碳材料量产工艺。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他们控制纳米碳材料生成三维纳米碳材料结构,即可大批量且低成本制成超高导电性纳米碳材料,其成本约为100 元/千克。大量生产和持续优化改进,可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升性能。

研究成果:其超低添加量下可以达到高导电性的特点,在不同塑料种类都能适用,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不受基材限制,且能耐高温、不迁移、耐水洗、不受环境湿度影响,具有永久性效果。

该项技术有望在电子电气、防爆、电热、电磁屏蔽等多个领域应用,市场规模可达每年百亿元级。依托该超低添加量导电塑料技术,科研团队将借力融资,持续改进和研发,并加快产业化推广应用,力争成为抗静电、导电、电磁屏蔽的细分领域世界范围内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关键词:化工新材料 创新

分享至

*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是否正确,请您自行判断。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用于工业、科研用途,不可用于个人用途使用
友情链接: 960化工网  化学加  药智通  每日生物评论  甲酸  化学慧  华夏能源网  乐研试剂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抗体测序  广州化学试剂厂  爱化学